韭菜投资学 - 关于投资与生活的思考

美股中除了按股息率选股的红利指数,还有标普500股息贵族指数,它选择连续25年分红增长的公司。此外,还有VIG、SDY、SCHD等多种红利相关基金。

继续聊聊美股里的红利指数吧,给昨天的话题做个补充。

美股里还有一个和股息相关的指数,叫做标普500股息贵族指数。

它并不像A股的红利指数一样选高股息率的股票,而是选连续25年年度分红都持续增长的公司,然后等权重纳入。

只要每年的分红比上一年多,持续25年,无论股息率高低都会入选,而一旦有一年分红没有增长,就会被剔出指数。

它选出来的成分股并不一定股息很高,本质上是长期现金流充沛且管理层重视股东回报的股票,代表的如可口可乐、强生、宝洁、沃尔玛这类能穿越周期的大蓝筹。

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NOBL(黑线)相比标普500指数的基金(橙线),在最近十年也没有什么优势,前面的阶段差不多,最近5年则由于科技股行情跑输大盘:

基金NOBL(黑线)相比标普500指数的基金(橙线)

如果再往前多看几年呢?再往前就没有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成立了,不过可以直接看指数表现。下图是1990年以来标普500股息贵族指数(黄色)和标普500指数(蓝色)年度表现的对比,可以发现在几次明显的熊市期,标普500贵族指数都更抗跌:

1990年以来标普500股息贵族指数(黄色)和标普500指数(蓝色)年度表现的对比

咱们昨天比较过,美股里按照股息率选股的红利指数,在2008年次贷危机里并没有更抗跌,因为红利指数当时持有了比较多的银行,结果银行在次贷危机中纷纷崩溃。

而股息贵族指数在次贷危机中则表现出了抗跌的特性,原因也很好理解,它选股是看长期股息增长,当时很多激进的银行虽然高股息,但做不到连续25年增长,进不了红利贵族,也正好让该指数幸免于难。

那股息贵族指数就一定好吗?也不一定,比如这几年,由于科技股普遍没有那么长的分红增长记录,它也一样错过了科技行情,明显落后于大盘。

此外,由于能纳入红利贵族指数算是一种对优质公司的认证,有一些公司就会利用规则,耍一些小聪明。比如经营已经困难了,正常来说不应该再增加分红了,但为了留在指数里,强行就每股多分1分钱,这让指数剔出成分股有时候不够及时,被迫留下一些已经走下坡路的公司,也会拖累指数表现。

美股里还有一些红利相关的基金,基于连续分红和股息规则等标准,做了各种各样的设计。

比如VIG,要求连续10年分红增加,同时剔除其中股息率最高的25%的公司。之所以剔除股息最高的,是认为股息率过高可能意味着股价太低了、基本面恶化,或者公司的成长性不足。这个基金的成分股按照流通市值加权,与其说它是高股息基金,不如说它是股息成长型基金。

SDY,要求连续20年分红增加,按照股息率作为权重,同时考虑了连续分红和股息率两个因素,相当于贵族指数和红利指数的融合。

SCHD,要求连续10年分红(并不要求增加)作为门槛,然后设计了现金流债务比、净资产收益率、股息率、5年股息增长率这四个维度打分,选综合得分高的纳入,按照市值加权。相比于高股息,这个指数更侧重质量,考虑更多的基本面因素,可以算是一个基本面股息基金。

单看规则的话,你们觉得这些基金哪个会更好?再加上昨天说的DVY,也就是按股息率选股和加权的美版红利指数,咱们一起和标普500指数基金画个表现对比图吧,时间起点是2012年,是最晚的一只基金SCHD才成立的时间:

这些基金哪个会更好?

这几个基金都没有跑赢大盘指数,其中剔除了最高25%股息的VIG表现最好,同时考虑了分红增长和高股息的SDY表现最弱。

其实什么样的规则表现好,还是看市场出现什么样的行情,并不存在能一定跌少涨多、表现持续超越大盘的指数,这些指数未来表现哪个好也都不一定。

选指数投资,不能仅仅参考历史表现,有的指数过去表现可能一直很好,但未来的表现都可能会变的。市场在不断博弈,博弈就会不断破坏并重建规则。

2025年11月20日估值:

  •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2.7%;
  • A股PE分位88.1%,PB分位49.3%,估值处于偏高区间;
  •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8.4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9.0%。💸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