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股的牛熊周期与非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周期并不直接对应。股价往往提前于利润数据变化,在利润下降周期的中后段触底,反映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。
下面这张图,是近20年A股牛熊周期和利润周期的对比。
图中橙色曲线是万得全A指数,蓝色曲线是A股非银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,两者都是季度数据,指数就是季末收盘价,利润就是TTM算法,也就是该时点之前滚动四个季度的净利润之和。

两条曲线画到一起,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:A股的牛熊周期和净利润周期并不直接对应。
比如2007年的大牛市,是在2005年Q3触底开始启动的,一直贯穿2006年,到2007年10月达到顶峰。但在2005年Q3时,非金融A股的净利润增长还是负的,利润周期还在下降中,直到2006年Q3才转正。
再比如2015年的牛市,算是2014年Q3启动的吧,那时候非金融A股的净利润增速也正处于下滑期,直到牛市都结束了,2016年利润才开始上升。
2018年末股市触底,此时利润才刚刚开始下滑不久,之后一路下滑到2020年,等到2019-2021年的三年牛市都走了一半了,利润才开始重回增长。
从去年9月启动的这波行情也一样,启动的时候利润还在下滑,目前看起来也刚刚稳住,还没有明确重回上升期的信号,可股市已经涨了1年多了。
从过去这20年的历史来看,这两者都是不同步的,往往在净利润下降周期的中后段,股价底部就已经出现,等到净利润数据复苏,牛市可能一半都走完了,有的时候干脆等疯完了跌下来了,利润增长才开始显现。
可能这就是咱们老说的股价反映预期,价格变化往往提前于财报数据变化。
对我们有什么参考意义呢?想等宏观经济指标或者利润数据好转来确认牛市再买,很多时候就已经太迟了,反而容易买在相对较高的位置。即便将来利润数据的好转了,也不能作为支持牛市继续涨的信号,因为之前的涨幅可能已经透支了空间。
2025年11月18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3.1%;
- A股PE分位88.6%,PB分位49.7%,估值处于偏高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8.7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9.3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