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韭菜投资学模拟了三种股票卖出策略:随涨逐步卖、高点回落一次性卖、以及两者的结合。模拟结果显示,不同策略各有优劣,但都能帮助投资者避免情绪化操作,有计划地退出市场。
今天在AI的帮助下,做了一个卖出策略的模拟。
当前万得全A指数是6371.59点,相比中位估值水平大约高出10%左右,而万得全A过去10年的平均价值中枢增速是年化7%左右,也就是说一年时间靠价值增长能消化掉约7%的估值溢价,当前价格比一年后的中位估值应该高出3%左右。
以上为了简便就是加减法粗略算的,本身也没有那么精确,总之我们姑且认为,在估值回归中位的情况下,指数未来一年需要跌3%。
再通过万得全A指数过去10年的数据,计算出指数的波动率,用未来一年中枢跌3%加上每日波动率数据,就可以让计算机生成未来每日的随机指数点位,一直模拟250个交易日,也就是未来1年。
让计算机重复1万次,就会生成1万条未来1年的指数走势路径,这些路径就是基于当前点位和历史波动率而产生的“可能的未来”。1条路径是随机的,1万条就能看出概率分布来,就像扔硬币1万次正反面总是接近5000次一样,就可以用来评价各种止盈策略的效果,这个就是蒙特卡洛模拟的基本原理。
假设我们把持仓分为10份,按照每份10%来减持,我比较了三个策略:
-
随涨逐步卖:当指数达到起卖点6500点时,卖出总持仓10份中的1份,此后每涨5%,卖出1份,直到卖光。
-
高点回落一次性卖:当指数首次超过回撤止盈点后(回撤止盈点=起卖点/0.9=6500/0.9=7222.22点),开始启动监控止盈,当指数当天收盘价由创出的最高点回落达10%时,一次性卖出全部10份。回撤止盈点这么计算的原因,是为了让卖出价格至少高于起卖点。
-
前两个结合:当指数达到起卖点6500点时,卖出1份,此后每涨5%,卖出1份,直到卖光。同时,当指数超过回撤止盈点后7222.22点后,开始启动监控止盈,当指数由创出的最高点回落达10%时,卖出全部手中剩余合约。
三种策略的模拟结果见下图。横坐标是收益率,成本价按今天的点位算,也就是当前收益率算0%,图里0.2就是20%,负的就是亏损。纵坐标是概率密度,落在该收益率区间的模拟结果越多,柱子就越高,这样就可以看出不同策略的预期回报的概率分布:

为了对比更清楚,还可以把它们画在一张图上:

可以看出不同的策略各有优势。
策略1相对来说更稳妥,在极低负收益率区间分布更少,这是因为它每涨一点就开始卖出1份,减仓比较积极,当指数涨过它的最后一次减仓位后,它就都卖光了,因此在右侧有一个集中分布的高柱子,这个柱子很高就是因为包括了指数涨过最后一个减仓位的所有情况,相应的再更高收益率区间它也就没有分布了。
策略2相对更激进,它就是等冲到最高点回落10%再一次性卖出,如果市场冲到很高的情况下,它的回报也会跟着增长,因此在右侧高收益区间它也有少量分布。但它开始卖的位置更高,如果跌回去时还没来得及减仓,也就亏得最多,在最左侧的大亏损区也有最多分布。同时如果指数在上涨图中先跌10%后再涨,它也会被洗出去,也没法拿到全部涨幅。
策略3就是上面两个的中和,它在中等收益区间的分布更多一些,但相比1和2拿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都更低。
这个模拟我是直接让ai做的,只是大致核对了一下过程,没来得及细致检查,从结果看大致符合逻辑,不敢保证完全正确。不过目的也就是从感性上更具象了解下不同策略的效果,本身也不是太精确的事儿。
止盈策略的意义,不仅在于多赚多少钱,更在于让我们有卖的纪律,市场的情绪往往比价格波动更大,规则化的止盈方法能让我们免情绪化操作,只是提前设好卖出条件,也能在关键时刻帮我们冷静。
好的止盈,并不能卖在最高点,而是能让我们有计划的退出。
你们喜欢三种止盈策略的哪一个?
2025年11月3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8.0%;
- A股PE分位90.1%,PB分位50.7%,估值处于高位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9.2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10.1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