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韭菜投资学文章指出,股票和房地产是长期投资中表现最好的两类资产,年化真实收益率均在6.7%左右。长期投资股市的信仰来源是其正和市场属性,长期持有有基础回报。
昨天投票,51%的人猜对,上证指数盘中站上4000点,收盘又跌回去了。哈哈,看来真理也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至少在大A不那么争气这件事上还比较容易猜对。
投票纯属娱乐,上证指数迟早都是会站上4000点的,上市公司整体一定是赚钱的,赚钱就会增加股票的价值,那么市场长期总会上涨。
之前给大伙分享过一个研究,统计了全球16个地区各类资产的超长期收益率,表现最好的两类资产就是权益和房地产,相比债券、现金、黄金的长期回报都要更优秀。
在全部统计期间,16个地区股票的平均年化真实收益是6.74%,地产的平均年化真实收益是6.86%,两者非常接近。我把结果翻译汇总了一个表格,里面的收益率是真实收益,即已经剔除了通货膨胀:

这其实就是我们愿意长期投资股市的信仰来源,买股票不仅仅是希望能交易波段获利,更重要的是它是个正和市场,长期持有也有基础回报。
肯定有人会想,这里面会不会有幸存者偏差?放眼一望,表格里的都是发达地区,那就是因为这些年地区发展好,权益和地产回报才好,很多这些年发展不好的地区,买了可能就血本无归了。
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。但我们愿意买一个地区的股票或者房子,肯定要有个基础判断,就是这个经济体会持续存在、继续发展。如果不相信这一点,那就应该从这个市场中撤出,都看衰整个地区了,干嘛还要投资它呢?如果只是担忧,那还可以通过分散化来解决,多投资几个地区的资产来分散风险。
还有人可能会想,表格里统计的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跨度,这个周期太长了,人一辈子都不一定够,如果在有限的生命里,投的市场它不涨怎么办?
这个问题也确实存在,即便像美股这样长期慢牛、表现优异的市场,也有这个困扰。下图是1997年到2013年标普500指数的走势,15年的时间不算短了,市场表现出的是大幅的震荡,没有明显的上涨趋势,如果在其中较高的位置买,十年级别的持有体验会非常糟糕:

其他市场就更不用说了,A股大家都有体会,恒生指数近十几年表现也一般般,日本从1990到2010有失落的20年……
市场的低潮期是确实存在的,但观察这些案例,就会发现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在低潮期的起点处,指数处于泡沫化的高位,美股这15年始于科网泡沫,日股的20年始于股票和地产的共同泡沫,上证指数上一次4000点,也是在2015年的泡沫中。
当出现泡沫、价格过高时,就透支了太多的价值增长空间,没办法再期待价值推动中枢继续上行,要想避免踩上低潮期,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在过高的位置买入。
以划算的价格,买入信得过的市场,做适当的分散,才能更大概率享受到所谓的“权益价值中枢长期向上”的回报。这个是起手式,在此基础之上,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在选股、择时、策略上争取超额,此为后话。
2025年10月28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31.9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94.2%,PB分位52.5%,估值处于高位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40.4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12.0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