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投资学 - 关于投资与生活的思考

投资不应凭感觉猜测走势。投资者应设定一个自己愿意持有的价格作为起卖点,接受市场在该价位的震荡。当市场给出更极端价格时,才是出手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。

有人提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:目前市场已经处于高位区间,如果开跌,向下到最低估值大约有40%的跌幅空间;另一方面,虽然还没到我的起卖点,但距离起卖点也不过5%左右,那为什么要为了5%的可能空间而冒40%跌幅的风险呢,为什么不把起卖点往下挪一些呢?

其实下挪一些也没什么不可以,就比如说下挪5%吧,那就是现在开卖。但在市场涨到当前位置之前,也可以有同样的疑问,为什么不再提前5%呢,当初为什么要冒着30%跌幅的风险而追求这5%的可能呢?

实际上,就是市场能涨到哪我们并不知道,如何涨上去的路径也无法预测,就只能在差不多合适的区域里随便选个位置,作为操作纪律。

选的时候高低5%都无所谓,但选完了再改也不会有什么作用。

看市场震荡不前,就担心卖不出去而下调卖点,或者看市场涨势迅猛,担心踏空而不断上调卖点,都属于凭感觉决策,本质上是一种猜走势,从概率上看并不能改善回报。

那担心涨不上去回落怎么办呢?起卖点的选择,应该选在“这个位置之下我都愿意继续持有”的位置,这样达不到起卖点回落,也就不会觉得可惜。涨到了也不是说就都卖光,可以随涨慢慢卖,能卖掉多少还是要看市场给多好的机会。

我觉得在这个位置震荡,和今年上半年在上一个平台宽幅震荡,其实没有太多区别,都是价格尚未达到我满意的程度,那就继续等待,只不过当前的震荡平台更高,风险肯定更大,但这个风险仍然在我愿意承受的范围之内,那就接受它。

像我这种持有分散化组合的,不操作就不会有额外的风险,反正能跟上大盘的beta,想要超越beta,就耐心等待市场给出足够好的机会,也就是更极端的价格,这时既有更高的胜率,也有更大的获利空间。

在看不准的时候不操作跟大盘,在有明显机会的时候再动手赚超额,长期下来也就能点滴积累起来。

2025年10月16日估值:

  •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30.4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  • A股PE分位92.8%,PB分位51.1%,估值处于高位区间;
  •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9.7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10.9%。💸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