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保证奖金购买力,诺贝尔基金早期只投资政府债券。但通货膨胀严重时,这笔钱很快耗尽。1953年瑞典政府修改规定,允许投资股票和地产,基金才得以恢复增长。
最近诺贝尔颁奖,我好奇去查了查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管理情况,还挺好玩的。
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·诺贝尔1896年去世,留下了3100万克朗遗产,遗嘱要求成立诺贝尔基金会,将这些资金投资于“安全证券”,基金会除了运营费用外,每年要给物理学奖、化学奖、生理学或医学奖、文学奖、和平奖5个奖项发放奖金。
最初单项奖金是15万克朗,5个奖就是75万,加上运营费用就要100多万了,占本金比例要超过3%。为了保证购买力不变,奖金和运营费用每年还要根据通胀增长,也就是基金要实现扣除通胀后年化3%以上的回报才能永续下去。
截至2024年末,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总值是67.97亿克朗,相比最初的3100万克朗增长了219倍,不过大部分都是通货膨胀贡献的。
如果剔除通货膨胀,现在的67.97亿克朗就相当于最初的9700万左右,也很不错,成功支付了奖金和运营费用后,本金还涨到了3倍。
但这个过程并不太顺利,基金会成立最初的五十年,一度面临钱要花秃噜的风险。因为诺贝尔遗嘱要求只能投“安全证券”,一开始就只能投政府债券或者存款这些,虽然稳定但收益不会太高。
这在二十世纪初还没有太大的问题,那时候金本位主导,通货膨胀水平非常低,基金会只要拿点利息支付奖金就行了。
但随后相继发生了一战和二战,引发了大通胀,债类资产的购买力被严重侵蚀,诺贝尔基金会一度无法保证奖金的购买力不变,实质降低了奖金,到了1950年代,据称基金会一度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资产。
眼看这样下去不行了,瑞典政府于1953年修改了规则,允许基金会投资于股票、地产和多元海外资产。也是运气好,刚好赶上了战后繁荣期,基金资产才又慢慢增长了回来,奖金也才逐渐升回了最初的等价购买力水平。
按照诺贝尔基金会披露的情况,2024年他们的资产分布是:56%股票基金、9%房地产和基础设施、12%的固定收益和现金、24%的另类资产,是个权益类占比相当高的组合。
从超长期保持购买力的角度来看,当初认为是“安全资产”的债也并不一定就安全,权益资产在长期还是更有优势一些。
其他信息:
-
今天高开低走,也没什么特别好分析的,波动每天都有,我觉得没办法从中挖掘什么启发。
-
2025年10月14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9.0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90.3%,PB分位49.7%,估值处于高位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8.9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9.8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