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投资学 - 关于投资与生活的思考

过去一年A股超九成股票上涨,中位涨跌幅60.62%,创业板指涨幅超110%。这波牛市由科技股引领,小市值风格表现强于权重股。目前A股估值处于高位,存在泡沫风险。

924行情启动一周年,我统计了一年来所有A股的涨跌幅,分布图如下,横轴是涨跌幅范围,纵轴是数量:

9·24行情启动一周年,一年来所有A股的涨跌幅

一共5323只股票,只有176只下跌,中位涨跌幅是60.62%。涨幅最集中的区间是涨30%-40%,占所有股票的10.5%,50%的股票涨幅集中在10%-70%的区间。

以上统计的都是后复权涨跌幅,也就是考虑了股票分红的回报。

这一年来主要指数的回报,也按照考虑了成分股分红再投资的全收益口径统计:

  • 万得全A,60.41%;
  • 沪深300,45.97%;
  • 中证500,65.61%;
  • 中证1000,70.65%;
  • 中证2000,82.22%
  • 创业板指,110.89%;
  • 科创50,127.53%;
  • 中证红利,19.29%。

昨天有读者问单吊个股好还是买指数好,那肯定是买指数更稳妥。

选到最牛的个股,这一年能赚差不多20倍,但这是1/5323的概率,还得能从头拿到尾,太依靠运气了,选不好还可能选到赔钱的。

半数个股的涨跌幅都落在10%-70%的区间,中位涨跌幅60.62%就是随机抽一只个股的预期回报,相比之下买上面大部分宽基指数回报还能更好些,而且不用抽签,不用考虑如何选股。

这波牛市科技股领先,创业板和科创板更为受益,从市值风格来看,小市值表现强于权重。

我觉得这就是风格轮动,2015年牛市以及再之前,小市值风格就一直比权重风格强势。到2016年后权重开始发力,小市值的超额收益才消失,直到2019-2021年牛市,也一直是白马权重领涨。待到2022年权重抱团的泡沫破裂后,又回到了小市值强势,这波牛市中也延续了这个风格。

在2016年权重开始抬头,乃至2019-2021年牛市抱团出茅指数的时候,市场里总流传着一类说法,认为权重白马股上涨就是价值投资,还说A股以后就要美股化,拿着这些白马龙头公司才能一直赚钱……

当时真的有很多人相信,后来什么结果大伙都知道了,哪是什么价值投资,就是给抱团找了个理由而已。确实很多龙头白马股业绩不错,股价值得合理增长,但当价格过高时,再好的公司也不是价值投资。

当前这波科技牛市,市场对它也有很多合理性论证,道理是一样的,确实很多公司的成长前景不错,股价值得有好预期,但当价格过高时,就不存在拥抱成长的合理性。

我倒不是认为现在价格已经高得离谱,而是说不要被这些流行的说法麻痹,不能看它涨就把心里认为的合理价位越抬越高。如果我们受市场价格影响来评估它的合理价值,那只能说明我们根本不具备判断价值的能力。

市场里不太可能存在一个买了就能一直实现超额收益的板块,当年的白马龙头是这样,去年流行的红利资产是这样,现在的科技也是这样。有泡沫不妨先吃,但还是要有戒备心,没准等这波牛完了跌下去,下波行情里白马权重们又火了也说不定。

2025年9月24日估值:

  •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31.4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  • A股PE分位91.9%,PB分位50.4%,估值处于高位区间;
  •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9.3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10.3%。💸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