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投资学 - 关于投资与生活的思考

韭菜投资学分享《海龟交易法则》作者柯蒂斯·费思的人生起伏,说明交易策略成功后仍需强大的心理和纪律。趋势策略在震荡市表现不佳,长期生存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。

之前跟大伙分享过《海龟交易法则》的读后感,今天有朋友跟我说,这本书的作者柯蒂斯·费思成了街头流浪汉,还因为骚扰杂货店被警察抓了。

我搜索了一下,是真的,而且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。

《海龟交易法则》是一本讲趋势交易的书,写的是柯蒂斯·费思自己的亲身经历,他在上世纪80年代参加了传奇交易员理查德·丹尼斯的试验。

理查德·丹尼斯想证明成功的交易员不需要太多知识和天赋,是可以后天培养的,就找了一些完全不懂金融的人,代号“海龟”,让这些人严格按照他制定的趋势纪律交易商品期货。最后海龟们都赚了钱,试验成功了。

柯蒂斯·费思就是海龟中的一员,参加试验时才19岁,就成了试验中赚钱最多的海龟之一,他后来是怎么变得穷困潦倒的呢?

在1988年海龟试验结束之后,柯蒂斯·费思并没有继续去投资,而是创立了一家叫做Borealis的科技公司,专注移动通讯领域。

他为什么没有继续投资而是选择科技创业,没有明确的记录,可能是兴趣吧,能知道就是创业公司经营不佳,90年代中期经历了亏损,到1997年他辞职退出。

在2000年代初,他重回投资领域,和别人合作创立了几家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,但可查证的业绩平平。其中最出名的一家对冲基金Acceleration Capital,他利用海龟的名声招揽投资者,结果基金在创立后不久就出现亏损,之后又发生了内部人员挪用资金的欺诈丑闻,最后基金被吊销关闭了事。

到2007年他出版《海龟交易法则》这本书时,其实已经欠了不少钱,快破产了,这本书成了他最出名的成就,但依然没能挽回人生,几年之后就传出他多次被捕的丑闻。

公开资料就这么多了,我又去查了查,发现当年参加试验的20多名海龟,后来有一些人确实成为了优秀的交易者,但长期成功的比例并不太高,优秀、平庸、失败的比例大约各三分之一。

后来有个叫Michael Covel的作家,也写了一本书,采访了很多当初参加海龟试验的人,他认为海龟们后续表现差异很大的原因,主要在于纪律和心理。

趋势跟随可能连续几年不赚钱,如果无法忍受长期回撤,就无法坚持下去,试验里大家都能遵守规则,是因为有监督,而且用的是理查德·丹尼斯的钱,没有心理负担;试验后自己做,管自己客户的钱,有了业绩压力,人性和情绪就会暴露出来。

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,是策略表现往往高度依赖市场风格。1980年代海龟试验的时候,正好赶上商品牛市的强趋势,策略收益高;到了1990年代震荡增加,策略表现平平,不断的震荡加大耗损,就更加考验交易心理。

这个也是我早年做过一段时间趋势交易,后来不再做的原因。面对震荡行情的时候,会出现持续的损耗,而这种损耗一旦开仓平仓完成就真实发生了,并不像浮盈一样能跟着市场涨回来。当损耗持续发生,并不知道趋势什么时候才会来,面对资产净值的持续下降时,压力是非常大的。

其实连海龟试验的创始人,理查德·丹尼斯,也在1988年出现了重大损失,关闭了基金并淡出了交易圈。亏损的源头是1987年10月19日,美股黑色星期一,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超过20%,引发了包括商品、利率等金融市场的地震。据推测,理查德·丹尼斯管理的基金可能存在过度使用杠杆、在剧烈波动下来不及止损等问题,最终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巨大亏损。

我觉得趋势策略在面对大行情时仍然有效,但并不是什么神奇方法,市场里也没有什么神奇策略,任何看起来表现优势的策略,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、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而可能失灵。

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长期生存能力,考虑极端风险出现自己能否承受、制定的纪律能否坚决执行、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耐心。

2025年9月21日估值:

  •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9.5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  • A股PE分位89.7%,PB分位49.3%,估值处于偏高区间;
  •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8.7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9.4%。💸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