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投资学的信仰是价值增长和均值回归。基于能力圈,他选择简单难度,即判断市场整体价值来买入。当前A股估值处于高位,他估算还需下跌约39.2%才具备买入价值。
最近新读者还挺多的,我想把之前写的一些零散理念串起来整理一下,这样新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我的风格。
我对股市有两个基石信仰:价值增长和均值回归。
价值增长,是说长期来看股市的价值总是不断增长的,原因是经济体中的上市公司整体总是会不断盈利。即使经济有周期,上市公司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亏损,但最终都需要盈利,这是经济持续运行的必然结果。
均值回归,是说股市的价格总会有波动,偏离价值的幅度可能很大,时间也可能很长,但价格总会被价值吸引,总是会有向价值回归的倾向。
有了这两个基石信仰,很自然就会想到投资思路:在价格明显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,一方面等着价值增长,一方面等着均值回归。
理想很美好,但在具体执行时就会碰到两个问题:
如何判断价格低于价值?
低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才买入?
第一个问题,判断价格是否低于价值,是有难度分级的。
地狱难度是个股,要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,势必要研究公司的发展,而这又涉及产业、管理、财务等诸多方面,很多时候公司内部的管理者都看不清前景,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营失败,作为投资者想要看清,难度可想而知。
而且各个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,看懂了A公司也不见得就能看懂B。经常有读者留言问我对XXX公司怎么看,可能觉得我们做金融的就应该能看懂公司,其实看懂一家都不容易,哪可能对那么多公司都有足够深入的见解呢。
困难难度是看行业,相比于一家家公司,行业作为整体平均掉了很多个性化的因素,比如一家公司可能因为管理不利经营不善,但整个行业都出现同样问题的概率则要小得多。在研究行业时,要考虑的个体因素就更少,难度也就相应降低。
简单难度是判断市场整体的价值,市场整体通过进一步的平均,又分散掉了行业的个性化因素,它的增长就变成了经济体的平均资本回报率。资本总是从低回报流向高回报,又因为过剩将高回报拉低,这种自我调节机制让资本回报率有所波动,但大体稳定,这时候价值就会以相对恒定的速度增长。
这就是市场整体更容易判断的原因,价值增速大体稳定,历史估值的参考性就更强,就更容易通过历史估值分位来大致识别位置。而个股和行业虽然也有估值,但总要面对“情况变了估值是否还适用”这个问题,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绕不开个体研究,这就是差别所在。
能打通哪个难度,全看自身的能力圈。始终要考虑的是,我凭什么能判断准,我凭什么有能力赚钱?如果考虑不清楚,就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圈是否真的能覆盖,在能力圈外轻易出手,就容易被收割。
地狱难度肯定获益最大,这也是价值投资的追求所在,但能打通的人肯定也是最少的。
对我自己来说,个股和行业还是太难了,基本上放弃,或者以很小的仓位参与一下,主要目标还是简单难度,判断市场整体,买指数。影响市场高低的主要就是情绪冲击,极度悲观时一定便宜,极度乐观时一定贵,只要能扛住心理压力,做逆向交易,就比较容易成功。
以上就是我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法,找最矮的栏杆去跨,就是因为能力所限,只有简单难度上,我才能实现较高的胜率。所以有读者问我对个股啊行业的看法,我大多也都答不太出,就是因为自己都不够有信心,当然后面的难度可以慢慢再拓展,但在有足够高的成功率前,肯定不敢上太大的仓位。
第二个问题,低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才买入,今天写不完了明天再写吧。
2025年9月15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30.3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91.0%,PB分位49.9%,估值处于高位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9.2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10.0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