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资是孤独的,因人能精通的领域有限。韭菜投资学的方法是:坚守能力圈,只做看得懂的股票;不预测短期走势,而是等待市场极端情绪带来的折价机会。
韭菜投资学能收到五花八门的留言,有人让我讲讲行业轮动,有人问黄金能不能买,还有人问对各种各样行业板块的看法……
如果是5年前就关注我的老读者,可能会有印象,以前我写推文的选题会更丰富,会讲一些对各类资产、板块、行业的看法,后来渐渐就不写了。
为什么呢?因为发现都看不太准,对决策没有正向帮助,没有什么分享价值。
这些年在投资策略上,我也总体上是在做减法,只保留自己擅长的,拿不太准的就放弃。
所谓擅长,是指这个方法在原理上逻辑顺畅,能让自己信奉,即便遇到波动也能坚定执行,同时在过去数年的实践中,确实能够实现预期的回报。
也就是道理讲得通,实践能验证。
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就放弃,避免在拿不太准的领域出手导致亏钱,少亏和多赚一样重要。
实际上就是扬长避短,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,回避不擅长的部分,以此来提高胜率。
一个人能够驾驭、擅长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,而投资包含的内容太过于庞杂,什么都能弄懂本来就是不现实的。
巴菲特很多年来都不投资科技股,错过了不少行情,直到2016年来才买了苹果。他自己解释说,多年不买科技股,就是因为不懂,高科技企业变化太快,看不清长期竞争优势,而买苹果是看重其消费属性,拿它当消费股来分析。
价投宗师的能力圈尚且如此狭窄,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,能真的精通各个行业、善于分析各种资产,在各个领域都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呢?我觉得如果能有一两项称得上精通,就已经相当难得了。
所以并不是我不想,实在是太多领域真的不懂,想侃侃而谈也谈不出。
我能给大伙分享的,就是我自己信奉并行之有效的一些理念,概括起来也很简单:
-
认为市场中短期的走势不可预测,长期走势总会因价值中枢提高而向上。
-
因为1,合理的做法即忽略不可预测的中短期波动,采取长期持有作为基本策略。
-
在选股上,坚守能力圈,能看懂哪些就选哪些,如果需要问别人,那就是自己看不懂,看不懂的情况下就尽可能分散。
-
在择时上,不预测趋势,而是等待市场随机波动出极高和极低的机会,作为止盈和加仓的良机,通过逆向交易赚取极端情绪带来的折价和溢价。
-
寻找可以在持有期实现增强收益的品种,比如股指期货吃贴水,部分back结构的商品期货,或者指数增强基金等,这部分也是看能力圈,能掌控再做。
其实公众号每天写的内容,就是这5条中的某一条的具象化,没有太多新鲜的。
这些理念还不一定适合所有人,不同性格、资金期限、信仰、知识储备,能使用的方法可能完全不一样,我觉得很好的方法,可能别人执行不下去,别人赚钱的方法,我可能也没有信心,最终适合自己的策略,很难是完全模仿的,只能依靠自己不断思考、尝试,再慢慢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。
投资就是一件这么孤独的事儿。
其他信息:
-
8月CPI同比-0.4%,预期-0.2%,PPI同比-2.9%,符合预期。CPI转负主要是受食品和能源拖累,剔除这两项后的核心CPI同比+0.9%。
-
2025年9月10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4.7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88.3%,PB分位48.0%,估值处于偏高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8.1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8.4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