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家”指市场分析师。实证研究显示,分析师无法有效预测市场或个股走势。他们对方向的预测准确率仅比随机猜测高一点,其价值在于阐述观点以促进市场定价。
最近市场火热,各种观点辩论得也很激烈,牛市能否持续、回调什么时候会发生……我对各种观点的统一态度就是不用在意,因为之前搜罗过一些对分析师观点的验证研究,总体结论是分析师观点并无法有效预测市场。
有人用纳斯达克100指数的成分股做了测试,比较分析师给出的一年目标价和一年后实际价格的差别,在10年的测试期内,目标价与实际价格的平均差异是30.12%,价格预测基本上不太准。
但方向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64.19%,也就是分析师给出看多/看空评级后,大约三分之二的涨跌方向都看对了,这就比投硬币要有效。
这篇研究到此就结束了,似乎说明分析师观点是有效的。我想了想觉得有点不对劲,过去十几年纳斯达克100指数大多时候都一直在上涨,只要选择看多,大概率方向上就能猜对,而看多的报告数量本身就比看空的要多,这64.19%真的体现分析师的水平吗,还只是上涨的市场里天然的馈赠呢?
果然有人跟我有类似的想法。美股这几十年的长期回报挺稳定,差不多平均年化8%-9%,只要年年看涨,总是大概率看对,那分析师的价值在哪呢?有研究者认为,如果分析师认为美股会表现好,那意味着要超过8%的一年回报才行,而不仅仅是上涨;如果认为美股会表现差,那只要一年低于8%就算,这样分析师就不能依靠简单猜涨来“作弊”了。
在这种规则下,他统计了2005-2012年之间68位专家给出的6582份预测,最终的准确率是46.9%。各个分析师的预测准确率不同,高的能到70%,低的只有20%多,下图是分析师预测准确率的分布图,基本上是个正态分布的样子,高准确率和低准确率的人数都很少,大部分人都集中在50%左右:
这就很像一个随机的事件,比如扔硬币,也会是大部分时候正反面各一半,但总有小概率会连续扔出正面或反面。
我又继续找到一篇论文,这篇讲的是利用分析师给出的股票评级结果来改善组合回报的,他分析了1994-2019年共26年的数据,根据分析师们给股票的5级评级(强烈买入、买入、维持、卖出、强烈卖出),把股票按照推荐程度分为5组,结果发现最推荐组和最不推荐组并无统计意义上的表现差异。然后他又使用了另外一个模型,根据分析师推荐估计股票能产生的阿尔法收益,去构建均值-方差效用最大化组合,结论依然是无效。
总的来说,情况就是分析师似乎并无法有效预测市场或者个股的走势。还有很多文章解释分析师为什么看不准,有说是因为买方卖方利益不一致,有说分析师也受各种心理偏差影响,可能各种因素都有吧,反正结果就是想要持续看准太难了。
我觉得分析师报告也不是没用,作用在于把观点和逻辑阐述出来,看多有看多的理由,看空有看空的理由,让不同观点得以交流碰撞,才能促进市场更合理的定价。
而当前价格就是市场上所有观点博弈后形成的结果,它其实就是各种观点平衡后最直接的体现,至于个别分析师本身的观点是什么,实证说明并不重要。
下次看到各种观点,看多了、看空了、牛来了、牛走了,不用紧张,这只是市场里恰好被我们听到的一个声音而已,没人知道它对不对,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。
2025年9月8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4.3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88.8%,PB分位48.9%,估值处于偏高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8.4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8.9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