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投资学 - 关于投资与生活的思考

投资收益由beta和alpha组成。普通投资者应先获取beta,再谨慎偏离。韭菜投资学通过估值优势进行择时,强调能力圈重要性并建议分散化投资。

今天又涨了,到我打算卖出的位置还有些距离,涨跌也就不太需要关注,继续等吧。

分享个我最近的思考,关于为什么要减少操作次数。

我们能获得的收益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beta,即大盘整体的涨幅,另一部分是alpha,即能创造的超额。

要获得beta很简单,只需要按照权重买市场里的所有股票,然后拿着不动就好了,简化的方式就是买宽基指数基金,沪深300、中证500、中证1000、中证2000都买点儿,也就覆盖了A股的绝大部分主体。

要想获得alpha,就需要增加操作,可以择时买卖,也可以选行业或者某些股票来侧重配置。但是,alpha不一定是正值,操作不好它也可能是负的,也就是没有超额反而还跑输了大盘。

大盘带来的beta回报,是市场上投资者能实现的平均水平,在此基础上,有一部分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,这部分超额必然是从另一部分人兜里赚来的,也就注定有一部分人跑输大盘。

所以争取超额实际上就是投资者之间的博弈,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优势去博弈别人的劣势,才能有更高的胜率。

有人可能会说,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优势呀?如果有足够大的优势,其实自己是会有认知的,如果搞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优势,那通常就是没有,大概率就会被有优势的人收割,这就是巴菲特说的,如果你打了半小时牌还不知道牌桌上谁是傻瓜,那自己大概就是那个傻瓜。

这就是为什么要减少操作次数,因为对咱们大部分人来说,有明确优势的领域其实非常少,对企业、对行业、对宏观,很难真的有领先市场的认知,而没有优势的领域出手越多,就错得越多,这也就是巴菲特和芒格说的守住能力圈的道理。

很多刚开户入市的股民,开完户就网上看看随手买两个股票,这个操作看似简单,实际上属于非常“高手向”的,它相比beta在择时、选股上都做了巨大的偏移,远远超出了能力圈范围,就相当于完全交给了运气。

我觉得业余投资,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先从beta开始,买宽基指数拿着不动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考虑自己的能力边界,看在哪些地方可以争取超额,逐步、谨慎的偏离beta。

比如我,我觉得自己有个优势,是能识别市场的估值位置,且非常不容易受其他人情绪的干扰,别人都悲观的时候我不怕,这个优势就能帮助我做择时,我就在估值低位、市场恐慌的时候多买点儿。

过去7年,我只集中买了两波,一波是2018年下半年,一波是2024年1-2月,加仓过程在当时的推文里上都做了记录,即便后来没有在好的位置卖掉,仅仅是在划算的价格买并持有,也创造了还不错的超额。

另一方面,我对自己在选股上的优势没有把握,比如一家公司跌得便宜了,有可能是低估了,也有可能是它真不行了,没有对行业和公司足够的认知,我区分不出它是不是价值陷阱。没有优势的领域我就不做,而是采用分散化求平均来解决,我就主要买宽基指数,即便买个股也会给很低的仓位上限,让组合充分分散。

每个人的优势不同,能力圈不同,适合出手的领域就不同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投资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,别人能用的方法我们不一定能用。

我觉得最关键的,就是探明自己的能力圈在哪,然后以此为基础谨慎寻找出手机会。如果还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,那就先求平均,然后用小仓位一点点尝试拓展。

2025年8月5日估值:

  •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14.9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  • A股PE分位80.8%,PB分位39.6%,估值处于偏高区间;
  •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5.0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3.3%。💸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