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投资学认为A股回调无需分析原因,应结合估值和情绪判断。当前估值中等偏高,情绪未狂热,建议继续持有,等待估值泡沫机会。
前几天A股出现了一波小回调,有读者担心行情是不是要结束了,其实回调不需要什么原因,也没办法分析,像今天下午又涨了,同样也没有什么原因可分析。
咱们永远猜不出行情的转折点,也就不可能卖在最好的位置,这个追求从一开始就得放弃。
我自己卖出的标准只有一个:估值明显偏高且市场情绪狂热。
之所以要求估值明显偏高,是因为只有这时卖出,才有足够高的概率能在更低位接回来。
上市公司会随着时间推进不断盈利,指数的价值中枢就会缓慢提高,比如马上就要进入半年报的密集披露期了,企业净利润有增长,净资产有提高,就会让PE和PB估值下降,即便股价不变,估值也会降低。
如果只是在估值稍高一点儿的区域就卖出,可能指数并没有下跌,估值就随着新财报披露给拉低了,这样就不一定能等到更低的点位接回来。
等到明显偏高的估值再卖,就预留了相当大的可回调空间,才让做择时有更高的胜率。
目前A股整体的估值位置,大致在中和高的分界线上,情绪逐渐抬头,但还算不上狂热,尚没有形成大牛市的统一认知,所以我还会选择继续持有,等待更好地卖出机会。
如果设定了较高的卖出目标,但价格最后达不到,坐了过山车怎么办?
估值是量化指标,情绪是定性指标,两者结合就能大致判断当前处于低、中、高哪个区域,但这些区域都有相当宽的范围,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卖点。
一个投资者越愿意承担风险、越善于创造超额收益,持有就对他更有利,就可以选择越延迟的卖点,反之则可以更早兑现收益,但无论怎么设计,都存在着没到卖点市场就跌回去的可能。
没有什么好办法,只能接受这种可能,把高点卖掉当成一种幸运的奖赏,而并非注定能达成的结果。
市场没有冲到我们的卖出目标位,就说明它尚在值得持有的区间,相比合理的估值没有偏离太多,此时继续持有,依然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和公司盈利增长带来的价值提升,等待下一次估值泡沫的机会就好了。
像我自己,在2018年下半年买了不少仓位,到2021年的高点时,没有来得及减仓,就坐了过山车。
确实如果当时能卖掉一些,能让回报变得更好,但投资没有后悔药,错过也就错过了,继续等下一次机会呗,这些仓位我到现在依然还拿着。
后来在2024年1-2月,估值又跌下来了,我又做了几次加仓,那时候也很便宜,但由于这些年价值的提升,指数没有跌回到2018年那么低。
买的低,然后恢复到正常估值,已经贡献了一些超额;从正常估值再冲到高去卖,是另外的超额。这两个不一定是成对的,无论哪一个,都是做成一次是一次,做成一次积累一些超额,不断积累就好了。
现在就是希望市场能冲到满意的位置,然后就开始减仓,这样就能拿到额外的奖赏,如果冲不到又回去了,那也没办法,再等下次就好了。
2025年8月4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13.8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78.9%,PB分位37.3%,估值处于中等偏高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4.4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2.5%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