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得全A创年内新高,权益投资需谨慎。建议配置债券基金,利率低位仍可布局。长债回报优于短债,货币基金风险低。
今天又涨了,万得全A指数超过去年10月8日的高点,创出本轮行情新高了。
行情不太可能一蹴而就,中间肯定会有各种波动,也没法预判一次波动到底是暂时回调,还是趋势真的就掉头了。不用纠结能涨到哪,猜不准的。
计划好开始卖出的目标位,耐心等待就行了,能涨到位置就卖,涨不到拉倒,大不了等下一波,都靠自己想开。
这个位置往上,再新投入权益就要慎重了,市场是还可能涨不少,但可能的下跌空间也不少,买入的胜率和潜在获利空间并没有什么优势。
有闲钱要投的话,我觉得可以买买债券基金,安稳一些吃吃债券利息,这也是为了保存力量,等将来权益给出更好的买入价格,再把钱从债里换过去。
有人说债券现在不也在高位吗?
确实,债券的价格和利率是反向关系,目前利率水平处于历史性低位,债券价格就处在历史性高位。
但债券的收益来源于两部分,一部分是利率变化带来的价格变化,另一部分是债券能收到的利息。
- 价格变化部分
价格变化部分,就取决于未来市场利率怎么走。如果未来继续降息,债券价格就会上涨,债市走牛;如果未来开始加息,债券价格就会下跌,债市走熊。
期限越长的债券,在市场利率变化时的价格波动也越大。比如降息时,期限越长的债券涨幅就会越大;反之,加息时,期限越长的债券跌幅也越大。
- 利息部分
债券的利息能有多少,首先取决于市场整体的利率水平,在此基础上,不同债券的利率会有浮动。
期限越长的债券,利率越高,比如30年国债的利率就会比5年国债高。
信用风险大的债券,也会有更高的利率以补偿风险,比如企业发行的信用债是可能违约的,同期限情况下就会比国债的利率高。
债券的收益就来自于价格变化和利息两部分之和。
显然,市场利率处于高位时,是债市的好买点,此时有降息空间,债券价格就有潜在上涨空间,同时市场利率高,债券能收到的利息也就高。
但即便在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时,买债依然可能赚钱,因为债市的价格波动相对较小,且高低总是有些利息收入,利息的积累是可能覆盖掉价格波动的。
国内的债基,分为中长期纯债基金、短债基金、超短债基金,一般来说基金名字里没有明确说,默认都是中长债,短债和超短债基金大都会在基金名字里写出来。
下图是2010年以来各类型债基的指数走势,黑线是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,粉线是短债基金指数,超短债没指数,咱们再画个绿线货币基金指数吧:
可以看出:
-
长债和短债的波动是同时、同向的,只是幅度不同。这种波动就主要来自于市场利率的起伏,长债受利率影响更显著,波动就大于短债。
-
长债的长期回报好于短债,这一部分是因为长债拿的利息比短债多,另一方面是在降息周期中长债上涨更多。
现在虽然处在利率低位,但如果对波动没有那么敏感,我觉得中长期纯债基金依然是可以买的,毕竟还有利息收入,它能提供的预期回报会略好一些。
如果对波动敏感,那就买短债基金,就算有调整,持有几个月也大概率能涨回来。
如果觉得短债的波动还大,那就买货币基金,收益虽然低但是风险也小,多少有些利息,总比拿着现金好。
对债基来说,我觉得总体上不太用考虑择时,看上面图就知道,它本身波动空间就小,利率变化也没法预测。
买债基的话,也不要就买一只,我喜欢多选一些大型的基金公司,每个公司选一只规模较大债基,一起持有,这样的好处是尽可能地分散掉信用风险。
另外像场内还有一些国债ETF,有些期限超长,比如30年国债ETF,它们对利率的变化就很敏感,随着利率变化的波动很大,这类产品更多的是去交易利率的工具,我觉得不太适合作为配置债市吃利息的标的。毕竟我们买债的目的更多还是求稳,在股市高的时候吃点利息,等着股市跌下来的时候好抄底。
其他信息:
-
7月LPR报价持稳:1年期LPR报3%,5年期以上报3.5%,均维持不变,符合市场预期。
-
2025年7月21日估值:
-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13.5%,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;
- A股PE分位79.9%,PB分位37.3%,估值处于中等偏高区间;
-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,大约还需跌34.6%,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,还需跌2.5%。💸